由绝望到希望,140多个中国家庭千里海外求医

 

 

 

 

千里求医,寻最后一线希望

 

“那时,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 

 

5年后,梓涵(化名)的妈妈依旧清晰记得,当初医生的那番话,如凛冬刀割。

 

“无法手术,化疗效果也不佳,最差的情况,孩子恐怕只剩1年光景。”

 

本该在幼儿园嬉戏打闹的梓涵,一场平常的发烧和腿疼,竟成了命运辗转的开端。种种检查后,“神经母细胞瘤”(下文简写“神母”)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将这个家的希望打入谷底。

 

在国内各大医院求治无果,妈妈转向美国,在与美国肿瘤科医生多次电话和邮件沟通后,获悉目前在西班牙一所医院的免疫新疗法,能将治愈率提高至50%,是这种免疫疗法的全球领衔者。于是,这个家庭毫不犹豫,决定启程前往。

 

梓涵的父母,是数以百计千里求医家庭中的一员。自2017年以来,SJD巴塞罗那儿童医院(后简称:SJD医院)收治了140多个来自中国的神母患儿。为给孩子一线生机,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片异乡求取希望。

 

关于神经母细胞瘤:婴幼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肿瘤起源于交感神经,所以起最常见生长于肾上腺,也可见胸部、腹部及脊柱,并且可全身各处转移。这类肿瘤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孩子可能出现如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呼吸困难、皮肤肿块、骨痛、疲乏等症状不适。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

 

与“绝症”抗争,续生命奇迹

 

神母患儿的预后差别很大,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危险度分组(INRG)方案,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值得注意的是,高危患者占比超50%,即使经过化疗、手术、放疗、移植等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长期生存率不足50%。

由于起病隐匿,很多神母患儿发现时已是晚期,无法手术,且易复发预后很差。在国内针对神母的治疗手段以传统的手术放化疗为主,对于复发难治的高危型,治疗手段有限。直到2022年底,针对高危神母的一款新型免疫治疗药物那西妥单抗(Naxitamab,商品名:达佑泽,Danyelza)才在国内上市。

 

早在2017年,那西妥单抗就已经在SJD医院首次开始临床试验应用,也是全球最先应用该药物的医院之一。在临床研究中,在该医院接受新免疫疗法的患者数量,在全球多个临床试验中心中遥遥领先。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7月,该项研究中65名患者治疗数据,其中有32名来自于SJD医院。正是因为这些早期研究的贡献,那西妥单抗于2020年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

 

2018年,家住合肥的5岁的小患者亦菲(化名)在当地被确诊神经母细胞瘤。当时国内的治疗方法相对有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曾在国外进修的主治医生,医生通过查阅文献和学术动态,最终找到了这家在西班牙的医院。亦菲的妈妈深情回忆道:“当医生告诉我们有一家西班牙医院,可能延长菲菲的生存时间的时候,那感觉就像长期在黑黢黢的屋子里,突然之间看见窗户进来的阳光。”经过紧密的沟通和协调,亦菲最终成功入组SJD医院的临床试验。

 

在每一个新药在上市前,临床研究治疗总是面临诸多不确定的风险,疗效和安全性有待验证。每位来医院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庭,都带着无比的信任和无畏,医院正是承载这信任和希望,与患儿家庭共同谱写了高危神母的新疗法篇章(一名中国患儿与神经母细胞瘤奋斗的5年历程)。

 

SJD医院癌症中心累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高危神母的治疗获得显著成果,首次完全缓解(CR)的高危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74.3%,总生存率为91.6%。接受那西妥单抗和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治疗的高危神母患者,如果在第一次或第二次达到完全缓解,3年后的总生存率为82.4%(远高于既往55%水平)。

 

在今年上海国际儿童肿瘤会议上,医院的癌症中心Jaume Mora医生分享了该中心治疗的82名首次完全缓解(CR)高危患者的最新随访结果显示,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57.9%,5年总生存率为78.6%;在MYCN(一种在神经母细胞瘤中常见扩增的基因)扩增的患者中,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1.4%和81%(Dr.Mora受邀在2023上海国际儿童肿瘤会议上发表演讲)。

 

在SJD医院经过6个月的治疗,梓涵身上的肿瘤最终完全消失,进入了完全缓解阶段。这种免疫治疗药物,再次在孩子身上显效。

 

“就像经历了一场无比真实的梦,一切终于回到正轨,梓涵也拥有了一个正常的童年生活。”梓涵妈妈欣慰地总结道,现在,梓涵已经顺利升入小学,继续着他的童年生活。

 

 

和梓涵的家庭一样,每一个来自中国的神母家庭,在SJD医院为孩子找到了不同的生活路径。有的孩子参与了新药的临床试验,在推动医学进步的同时,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更多的孩子,则是在治疗结束后,平安返回中国,重拾正常的学习生活。通过定期随访,医院能持续跟踪梓涵的情况,梓涵也能得到最新的疾病管理指导。

 

相比之下,倩倩一家赴到西班牙治疗的经历更加充满曲折。倩倩(化名)在五岁半的时候,确诊纵隔神经母细胞瘤,并已出现骨转移。她的父母经由神母病友群介绍,带着倩倩先后辗转于杭州、日本、新加波的多家医院治疗,经历了化疗和放疗后,倩倩的病情仍持续恶化,身体状况变得非常糟糕,疼痛难忍,疲惫不堪。直到她的妈妈在神母患者论坛上偶然看到了一位分享在西班牙治疗经历的版主。怀着试一试的态度,倩倩妈将孩子的病历提交给了SJD医院,两天后就收到了回复:目前单纯使用标准的细胞毒性疗法(化疗和放疗)是很难治愈你女儿的骨转移,有一项新的疗法,初步预期效果很好,我们认为她符合入组标准,邀请你们来西班牙参加临床试验!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140多个家庭,虽然每个家庭抗癌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汇聚到了一起,很多人在这里经历生命的转机,找到了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希望。他们用生命的韧性,共同在这里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与“绝症”抗争的故事。

 

 

这些只是医院诸多成功案例中的一部分家庭,除了新药,在手术技术方面,医院也在不断创新进步。波兰一名5岁女孩,因发现腹部巨大神经母细胞瘤,在当地认为无法手术,并建议放弃。SJD医院外科医生借助最新3D打印的帮助,为其精心制定了手术切除方案,最终成功切除肿瘤,让孩子重获新生(医院成功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大体积肿瘤患儿进行了手术)。

 

 

对于神母的治疗探索,不仅仅是局限于最新的疗法,精准的个体化治疗也至关重要。医院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表达谱检测,精准预测孩子肿瘤的进展方向,避免了一些孩子避免了后续的过度治疗(奇迹般战胜转移性癌症长达19年,无需化疗和放疗!)。

 

大医精诚,幸福家庭的守望者们

 

这些傲人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医疗专家们的努力。在诸多求医的神母患儿家庭心中,Jaume Mora 医生的名字无人不晓。Jaume Mora 医生早年在美国顶级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修和工作,将先进治疗理念带回SJD医院,并主持了诸多神母的新药临床研究,拯救了大量神母患儿。Jaume Mora 医生不仅仅亲自治疗来自很多中国家庭的患儿,还通过各种线上线下会议以及咨询方式,将治疗经验传递给更多中国患儿的家庭。

 

Jaume Mora 医生:SJD巴塞罗那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科研主任、肿瘤发育实验室主任、国际儿科肿瘤学会Schweisguth奖获得者、《儿童血液癌症》期刊编委。

 

Lucas Krauel作为肿瘤外科团队医生,也在不断改进手术,为孩子提供更加安全有效 的手术,如前面提及的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计划,正是Lucas Krauel 医生的不断创新和尝试的成果,成功为孩子切除了腹部巨大肿瘤。

 

Lucas Krauel医生:小儿肿瘤外科项目负责人,将3D打印技术用于肿瘤外科手术规划,为每个病例提供个性化方案。

 

当然,战胜疾病的道路并非单兵作战,还有医院团队其他医护人员,社工,志愿者以及国际部联络人员等的共同守望相助。他们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家庭,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让孩子在治疗中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砥砺前行,展未来光明前景

 

未来肿瘤是否会复发?如果复发了还能怎么办?

 

这些问题对每个患儿家庭,都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心头。

 

对于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医生很谨慎地使用“治愈”两个字,但这并不意味着终身都要在肿瘤的恐惧下生活。Jaume Mora 医生一直致力于将神母变为慢性病而努力。肿瘤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复发,但也会有各种药物和方法可以对抗,就像控制血压、血糖一样。

 

对于和梓涵一样的家庭而言,SJD医院是他们心中最后的希望。而对于医院而言,这些孩子和家庭的笑颜,又何尝不是前进的动力源泉。怀揣着患儿家庭无尽的信任和希望,医院专家们矢志不渝地走在开发研究前沿。针对部分复发难治患儿,他们已打开一线曙光。比如:

 

针对那西妥单抗耐药难治患儿,新开发HITS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让40%患者肿瘤得到完全缓解。鉴于免疫和化疗方案不断的迭代出新,医院也正在尝试免疫疗法和化疗方案的不同的排列组合临床研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宝贵治疗数据和经验。

 

针对神母的疫苗初期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复发难治患者,5 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可达32%±6%,总生存率(OS)71%±7%。

 

此外,还有CAR-T疗法、疫苗、Dotatate疗法,DFMO,核放射等新疗法,也正蓄势待发。更值得期待的是,和制药公司持续的紧密合作,医院目前正在尝试将那西妥单抗应用到其他儿童实体瘤治疗临床试验中,期待未来可能惠及更多患者群体。

 

在未来的日子里,医院必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所有患病的孩子和家庭带去生命的奇迹。

 

创建时间:2023-09-04 20:52